【我为胶州发展献计策】市规划服务中心给您交“答卷”啦~自我市启动“我爱胶州·我为胶州发展献计策”主题活动以来,广大市民积极响应,纷纷在邮箱、微信后台进行留言,各部门也争相“认领”、积极落实、细心梳理,将可借鉴的建议转化成开展的工作,本期微信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首先回顾胶州近十年发展历程,老城区因为公路交通拥堵,生活圈规划无法更改等因素,注定了发展新城区的方向。这是胶州的风向标。随着临空示范区和上合示范区的大力发展,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强力支持下。我认为,要着手长远规划。努力把胶州打造成金胶州。
我认为新机场西部的开发应该加快进度。这不光是对于胶州意义重大,对于国家,对于青岛都将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将形成一个国家的新名片,给外国友人烙下很重印象。中国发展确实是无与伦比。
从机场西边的防汛河一直到胶平路这片区域,地广人稀,特别前后丰隆屯村旁边,应该打造成慢生活圈,防汛河旁边的公园积极推进,尽早成为十里长廊文化公园。依托地铁、高铁等交通便利因素,将此处打造成整个胶州,辐射整个青岛休闲、度假、办公、娱乐、购物等一体生活区域,吸取老城区的弊端,在规划、交通、教育等问题上重点研究。
建设文化公园,加大人气。对于家村社区着重研究,尽早启动拆迁,腾开土地,从火车北站一路向南,共同起步,打造一个胶州全新的“新城区”。依托站前大道、李陆路、蔚蓝路,将此处打造成全省著名城市。还有建设娱乐城,引起投资商的兴趣,加快招商引资脚步。希望能给领导带来帮助。为自己的家乡添一点力量。
随着胶东国际机场落户胶州,特别是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于2016年10月20日经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复实施,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临空经济示范区批复中明确将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成“区域性航空枢纽、高端临空产业基地、对外开放引领区和现代化生态智慧空港城”。为将国家的相关要求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市规划服务中心优化完善了《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5-2035)》、《临空经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北站片区城市设计》、《站前大道城市设计》等专项规划。
本着优先发展外围、预留核心,由外向内的发展理念和为胶东国际机场预留远期发展空间等因素,在规划中,将碧沟河以南,两个机场之间约13.5平方公里用地予以建设留白,暂缓近期开发建设;同时,由于军用机场未搬迁,其周边用地受限高、噪音等因素尚未明确,目前军用机场周边用地近期暂未开发建设。
下一步,结合胶东国际机场转场运营,军用机场搬迁后,将开展该片区的规划研究,统筹考虑该片区的功能定位。
看到全民为胶州发展献计策的帖子,我很高兴。身为一名普通市民,虽不能为胶州的发展出钱出力,但我想为胶州的发展提一点个人想法。
老汽车站旧址也就是世纪商场北门,当作世纪临时停车场已经很多年了,想当年此处为胶州老城区的一处黄金宝地,汽车站区域周边商圈带动了整个胶州市的经济发展。
1.把这处地方卖给开发商,把惠州路小区整体拆迁,在此处盖高层,重新规划商业圈,惠州路五金一条街整体规划,研究地下建停车场。
2.惠州路小区不整体拆迁,此处重新规划建一处集娱乐健身休闲的街心公园,画上停车线,到世纪购物的凭购物小票免收停车费。
胶州市的发展离不开老城区来增砖添瓦,现如今利用飞机场辐射发展,胶州的东部和南部发展的很快,但是老城区却在停滞不前。
做为一名老城区居民,亲身经历了胶州市的每一步成长,但是老城区的发展却在衰退,很是着急,望领导们在百忙之中重视一下老城区,特别是汽车站旧址的发展,给附近居民提升一下居住环境,同时提升胶州老城区的形象,让老城区永远不老,永远都是胶州市的一处靓点!
老汽车站地块位于我市老城区中心地段,该地段南邻胶州国货,北靠利群超市、向阳市场,周边商业氛围浓厚。依据胶州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为商业用地,且由安泰信集团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由于该地块北侧紧邻老旧宿舍楼,该小区建设年代比较久远,配套设施落后,一直在老旧小区改造范畴内。为提升老城区的生活品质,市规划服务中心计划将老汽车站地块及其北侧的老旧宿舍楼整体开发建设,打造一处集高端居住、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目前,该片区概念性策划方案正在论证研究中。
当前现状:青年水库西侧宝佳中央湖岸南邻空地看样子是要开发楼盘。这块空地原为刘家村所有,紧邻我市水源地之一的青年水库,后来牵扯到宝佳置业、神州公司和刘家村三家,在水源地旁边开发楼盘是不是不符合政策规定?污染了水源地谁来担责?遮挡了宝佳小区的采光谁来担责?本来这块土地是要规划建设公园的,建设公园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违规建设楼盘必将侵犯广大市民的合法权益!
计策建议:建议重新研究,切实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此处空地建设类似于三里河公园的公园,使之成为利市利民的民心好工程!真正让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森林城市的荣誉称号叫响亮。
但其西侧岸边还没有规划打造,有种地的,有堆集的垃圾,也有沟壑,有碍观瞻,与全国文明城市形象不符,建议对西岸进行全面规划,梯级平整,按照休闲娱乐标准栽种景观树木,打造公园,同时将北岸大坝安装路灯,使青年水库总体形象提档升级,更好的服务胶州市民。
1.基本情况:青年湖位于体育中心南侧,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水源地保护等相关管理规定,青年湖周围不适合建设成住宅和商业区。
2.存在问题:青年湖的西岸一直闲置,大部分土地被周边百姓开荒种上了粮食和蔬菜,化肥农药的使用将对水源地的水进行污染。由于疏于管理,湖南岸已经成了垃圾场,一大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环境脏乱差,和美丽的青年湖形成鲜明的对比。
3.意见建议:①沿青年湖周边建设运动主题公园,沿湖1米宽铺设成塑胶跑道,既有利于市民锻炼健身,又提高了沿湖公园等场所的景观品位。②延申市政府-三里河-市民广场-体育中心-青年湖景观带,将青年湖建成胶州市的城市阳台。
青年水库片区位于我市南中轴线的南端,紧邻体育中心,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市规划服务中心已编制完成《青年水库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且于2020年1月17日经市政府批复实施。青年水库按照我市饮用水源地进行规划管控,划定了二级保护区的保护范围。在其二级保护区范围外,青年水库西岸规划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并按相关要求配备了学校、幼儿园等公共服务设施。并且,市规划服务中心正在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开展《青年水库生态公园概念性城市设计》,拟将生态、运动、休闲等元素融合到城市设计中,旨在将青年水库周边打造成一个城市生活与自然山水环境交相辉映的城市生态园区,成为胶州的一张名片。
计策内容: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老旧小区及棚户区加快改造,为我市增绿预留了空间。但是,在用地紧张的中心城区,建造大中型城市公园难度会越来越大。目前,胶州中心城区也建有一些“口袋公园”,但大多不成体系。为了满足市民“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色休闲需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推进胶州高质量发展。笔者建议,我市借鉴外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遵循“见缝插绿、因地制宜”原则,积极开展“口袋公园”建设。
1.“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为当地居民服务。“口袋公园”是对较小地块进行绿化种植,再配置座椅等便民服务设施。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是身边常见的口袋公园。“口袋公园”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它们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这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展城市环境,同时部分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公园的需求。
2.结合旧城改造、棚户区改造工作拆违拆临后,顺应居民对宜居、生态社区的期待,建绿透绿工作同步跟进,结合实际环境,在老旧小区周边、小区集中区域以及道路两侧,合理规划建设面积不等的“口袋公园”。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提升公园绿地的可达性,让群众更多得到便利和实惠。让星星点点分布在城市各处的“口袋公园”,在高楼大厦之间自成一个个小型生态循环系统,既调节城市气候的温度,也调节着城市里人心的温度。
3.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将雨水收集、利用与景观绿化相结合,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并重。如选用透水铺装、盖板排水沟等工艺,对广场硬质铺装径流雨水进行消纳。雨水落下,可以很快通过砖缝渗透到土层里,吸水快。夏天,由于“站砖”透气,也避免了水泥混凝土或者柏油面层产生热浪。同时巧妙搭配绿植、花卉营造出小型花园式场地,在提升环境品质的基础上增绿便民。
4.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满足市民需求为落脚点,建设“口袋公园”要满足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人群的多样化使用需求,有针对性地完善功能配套,各种设施要符合日常生活习惯,既要美观好看又要实用耐用。对“口袋公园”的植物选择要求,强调乡土树种为主,选择观赏性强、季相变化显著的观花、观叶植物和抗污染、滞尘、减噪等抗性植物,做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风格、一园一特色”,
5.遵循“以人为本”原则,尽可能满足市民在绿色空间缓解疲劳和释放压力的需求。例如,在公园内,不仅有精心布置的绿化小品,布设环行广场,巧妙设置亭廊、座椅、健身器械、“沙池”和健身步道、灯光篮球场等,市民可以沿着广场散散步、打打拳、跳跳舞、活动筋骨。步行道铺设尽量少绕弯,草皮树苗的选取也要注重经济易活。从便民的角度,公园为全天候开放性的,结合居民的需求预留充足而合适的出入口Kaiyun官网。将“口袋公园”打造成居民社交、亲子活动、文化活动的共享共治公共空间,为社区增添一处绿色、环保、整洁的环境。
6.开展持续的宣教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珍爱身边小公园。组建“口袋公园”管理维护志愿队,推行“园长制”,制定奖惩规章,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总之,要充分利用空闲地块开发更多“口袋公园”,增加旧城区小型绿地空间,形成多点密布、独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增加城市绿化密度,让普通市民真正享受到“口袋公园”建设的成果。
为促进城市品质提升,推进胶州高质量发展,结合千亿城市有机更新建设计划及市政府常务会议的相关要求,市规划服务中心编制完成了《中心城区核心区品质提升总体规划》,结合旧城改造的契机,规划了20处口袋公园。规划中运用了海绵城市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旨在将口袋公园打造成居民社交、亲子活动、文化活动的共享共治的公共开放空间。
三里河街道西部在东南部大开发的这些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甚至连主干路都难以修通,小产权房林立,供水末端经常停水,甚至有的小区还在饮用村里井水,建议在三里河街道西部修通上海路澳门路柳州路等主干道,多开通几条公交线路,在三里河西部规划建设一座像样的公园,解决一下西部供水不足问题!
市规划服务中心已编制完成《西部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且于2020年1月17日经市政府批复实施。规划中已预留了上海路、柳州路等城市道路的规划路由,下一步将结合城中村改造计划,同步规划,同步实施。规划中已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分别按照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配备了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地公园。
一、城市要有自己的特色和特点。一座城市要有灵魂,可以说城市的特色和风貌就是城市的灵魂。近些年来,胶州新城区不断拓展,上合示范区、大沽河度假区、临空经济区等新功能区的建设日新月异,老城改造也得到全面提升。但是在城市建设中,始终没有明确一个鲜明的城市特色和风貌。胶州虽然有总规、控规,但每一个区块的开发、每一个小区建设,都是以开发商为主导设计。而每一个开发商几乎都有自己的设计团队,有一套固有的设计风格,就形成了每个小区建筑风格不同、主体形态和外立面颜色不一,造成整个城市不协调、不规整,给来到胶州的客商、游客留不下印象,记不住胶州。因此建议精准定位胶州城市风貌。一方面建议聘请高水平专业的城市规划设计公司,设计定位胶州的城市风貌,形成一张可以长期指导的规划蓝图。下一步的新城建设,老城改造等,都按照设计的风貌特色进行建设和改造,把胶州城市建设的让人记得住、有印象。例如:青岛的“红瓦绿树”一直深受国内外游客们的喜爱,获得了“东方瑞士”的美誉,2019年启动的“红瓦”修复工程(刘建军分管),极大的改观了青岛老城区风貌,得到了群众和游客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建议今后新小区的开发建设,打破开发商主导设计的固有模式,探索出让土地时,带着城市的理念设计、风貌定位整体出让,要求开发商融入到城市风貌中,保障城市风貌统一,品味统一。
二、建设城市地标性建筑。一座城市的对外开放和吸引游客的名片,除了城市风貌,更多的是地标性建筑,例如青岛“五月的风”,上海“东方明珠”,广州塔“小蛮腰”。建议胶州在城市规划中,选择合适的区域,引导合适的项目建设一处具有胶州风貌和特色的新型地标性建筑。例如,引导当前正在建设的恒大、融创、世茂等大项目,建一座超高层、现代化、形态别样或者类似于“五月的风”可作为留影景点的地标性建筑。也可以在少海、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区选择合适区域,建一组地标性建筑群,成为胶州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名片。
为规范丰富我市建筑的风貌特色,市规划服务中心编制完成了《胶州市城市风貌规划》及站前大道、胶州北站、中央商务区等重点地段的城市设计,并将风貌规划及城市设计融入到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保证我市建筑风貌的统一及特色。同时,开展了超高层建筑的规划研究,依据胶州的地貌特色,在少海、上合、临空等区域规划了地标性建筑,使其成为胶州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名片。
在广州南路以西、香港路南规划建设一所综合医院,可考虑将青岛胶州中心医院搬迁出老城区,合并建设新的综合性医院,解决市民就医难问题。
市规划服务中心编制完成了《教育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且于2020年1月17日经市政府批复实施。规划中统筹考虑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其中在广州路西、香港路南、梧州路东规划预留了一处医疗卫生用地。
随着上合示范区总体规划方案的获批,我市已拥有国家战略上合示范区和临空区,物流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四大国字号平台和省级大沽河旅游度假区,上合示范区也将建设五大发展中心,胶东国际机场即将转场,撤市划区也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整体发展已融入大青岛中,因此我市总体规划能区不清,规划不够超前、重复建设,缺乏城市地标及特色的现象需要改善。
建议:1.明确各功能区规划,并确保规划不做过多的调整,形成功能区相对独立和完善的城市规划建设,提升城市总体形象。
2.规划做到相对超前,做到宁可超前一些看似浪费,不可保守一些重复建设,造成更大浪费,特别是基础设施等。
3.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各功能区的特点,适当统一整体规划效果,规划建设部分地标建筑和特色建筑,提升城市形象,让到过胶州的人都记住胶州的城市名片。
随着胶东国际机场落户胶州,临空、上合等“国字号”平台的强势崛起,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规划服务中心也分别编制了《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上合示范区总体规划》。同时,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精神,市规划服务中心正在组织编制《胶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19-2035)》,目前已完成了“三调”数据梳理分析、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评估、三区三线试划、一致性处理等工作。规划中将融合各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及发展诉求,统筹各用地的空间布局。
有了胶州北站的存在,胶州老火车站的存在略微显得有些尴尬,长期的“忽视”导致其现在显得过于破旧,与现在“文明城市”的胶州显得有些不太融洽。建议:胶州北站的发展固然重要,但北站发展的同时不能放弃对老火车站的修缮,可以把他发展成为省内交通出行的“班车”,这也能大大方便老百姓往返省内其他兄弟城市,特别是中短途距离的出行。
关于尽快对胶州老火车站进行改造的建议:火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和形象,随着胶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乘火车进出胶州的旅客越来越多,而现在的胶州火车站服务设施落后、老化,且未建设高站台,不能停靠高铁和动车,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出行需要,火车北站离市区相对较远。为此,我建议:重点对老火车站片区进行改造规划, 将其功能、体量、风格、造型等予以明确,打造高品位、高档次、标志性、有特色、有影响的城市大门和窗口。
胶州火车站目前服务设施落后、老化,与我市的城市品质提升相脱节。市规划服务中心正在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开展该片区的城市设计,将对该片区的功能定位、建筑风格等方面分析论证,提升胶州火车站片区的城市窗口形象。